您当前位置:

CQ9电子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今日推荐6t体育

2024-07-06行业资讯

  6t体育官网教育的终极目的应是发现人的价值、激活人的潜能和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充分、自由、全面和个性化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在科技革新和知识形态演变的双轮驱动下,传媒行业与社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智能传媒教育的学科专业和其他领域的学科专业走向融合乃大势所趋。就目前而言,创新传媒教育形态,我们必须做到突破自我、超越传媒和勇于创新。突破自我是前提、超越传媒是关键、创新制胜是

  面对传媒新业态和传媒教育形态,现有传媒教育必须有自我革新甚至自我革命的担当和决断,才能突破自我、涅槃重生。当下传媒教育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专业设置突破自我,与智媒时代合拍;根据学科设置“传媒+”的基本遵循,关停并转一批过时专业、升级改造一批优势专业、重点建设一批朝阳专业、规划论证一批交叉专业;二是课程设置突破自我,与智媒时代同频。根据传媒新业态,社会智能化、媒介化,有计划有步骤地革新现有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三是教师结构突破自我,与智媒时代同向。师资结构有可能成为阻碍传媒教育范式转移的主要因素。现有师资必须敢于突破自我、革新自我,清零重整、加强学习、负重前行,才能涅槃重生。同时要引进数据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师资;培养熟悉和掌握智能媒体理念和技术的博士和博士后,为深化智能传媒教育范式变革做好师资储备。积极主动开展从专业到课程再到师资队伍的结构性变革,将为智能传媒教育范式提供合法性的基础支撑。

  发展逻辑上的超越———处理好传媒业态和教育形态的关系。从信息传播技术和媒介空间的角度审视,人类“从默声时代到有声语言时代,从语言时代到文字时代,从文字时代到电子时代,从电子时代到数字时代,人类在媒介空间的建构中走过了五种文明:刻画文明→语言文明→印刷文明→电子文明→数字文明”,并即将进入“量子文明”时代。【8】人类媒介发展史已证明,传媒业态发展遵循的是技术工具理性的逻辑;但是传媒教育形态的发展,则必须遵循人文价值理性的逻辑,培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兼具的传媒人才,建立价值理性主导的传媒理论体系,规范并引领未来传媒业态的发展6t体育。换而言之,传媒教育形态的演变必须因应传媒业态的变迁,否则传媒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但传媒教育形态发展遵循的逻辑,不应等同于传媒业态发展的逻辑,它必须坚守人文价值理性的逻辑,才能超越并引导传媒业态遵循的工具理性的逻辑。基于传媒但又超越传媒、面向社会,这正是传媒教育存在的价值所在、要义所在。我们必须跳出当下传媒教育“业界打哪儿,我们就指哪儿”的困境——当前传媒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在于传媒业态发展的媒介逻辑主宰传媒教育形态的发展。

  学科设置上的超越——处理好传媒行业和传媒学科的关系。传媒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要契合行业发展需求、引领行业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传媒业态和传媒教育形态的动态平衡机制,科学设置传媒学科专业体系。但在传媒与社会同构的媒介化社会,传媒行业与社会的边界逐渐模糊,传媒已经超越本身的行业属性,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成为界定社会属性的重要维度、社会运行的操作系统,自成一体的传媒行业将不复存在。既然“互联网+”是基础、“传媒+”是社会高度媒介化的必然,那么智能传媒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也就必须超越原先狭隘的行业属性,确立以“传媒”为核心、延展辐射到其他学科专业的发展思路,走新文科、新工科和新艺科的融合、交叉的学科专业建设之路。未来,专业传媒院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走“传媒+”是必然选择,而其他综合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走“+传媒”则是社会媒介化的现实需要。

  未来传媒业态对传媒教育提出的诸多挑战中,最为要者当为传媒伦理、智能思维、数据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直面挑战、勇于创新。

  面对知识向传媒大迁移、传媒业态大变革、传媒力量大膨胀,传媒教育必须强化传媒伦理对传媒人才的自律作用,这是智能传媒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和保证。如果说丰厚的人文素养是未来传媒人才的底色,那么坚守新传媒伦理则是本色。面对2018年《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提出的“我们是否需要新闻学院”(DoWeNeedJ-School)之问,代表传媒教育学界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前院长比尔·古鲁斯金(BillGrueskin)给出的理由是媒体新闻采编部门缺乏系统化的培训机制,而新闻学院能帮助年轻记者们学会质疑,领会新闻规则并规避错误。【9】让传媒人才接受新的传媒伦理的熏陶与教化,将是传媒教育存在的核心价值之一。

  新的传媒伦理至少涉及两个层面,既包括显性、表面层次的技术伦理和职业伦理,更应包含隐性和深层次的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用传媒的力量守护人的价值,用人的价值引导传媒的力量,应是未来传媒业态和传媒教育形态必须坚守的传媒伦理。“在技术崇拜的时代,道德的卓越被技术的卓越取代。当效率、速度、生产力统治一切,基于人类生活的道德只能枯萎。”【10】因此,审慎处理好“适应科技变化与坚守生命发展”的关系,将考验每位传媒教育工作者的心智。我们应树立人本的媒介技术伦理,抛弃视媒介技术为中立的功利主义路径。因为在“人即媒介、社会即媒介”的时代,媒介技术已是一种文化的建构,如果让工具理性和机械理性占据主流,人类的存在将变得技术化,人将不是目的而是工具。我们要做到既适应科技变化,又坚守传媒教育本真;在坚守中迎接变化,在变化中融入坚守。这种坚守不是原地不动,而是在传媒形态发展的坐标体系上做相应的价值迁移。

  致力传媒人才智能思维、数据思维与跨界思维能力的育成。智能化、数据化和跨界化时代6t体育,智能思维、数据思维和跨界思维能力,应是未来传媒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以融合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特征、兼具智能思维和跨界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是未来传媒业态的急需。智能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智能+”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智能社会,人们只有掌握智能思维,才能从容面对智能技术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复杂影响。有学者认为,智能思维最少体现在五个方面:智学、智问、智思、智辩和智行。【11】体现在智能传媒教育上,就是要培养未来传媒人才怎样进行智能学习、怎样利用智能技术并思考其社会影响、怎样实现人机协同并用人性引导智能技术发展的能力。

  数据思维是指用大数据挖掘分析问题、呈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智慧地球正在使数据呈现几何级飞速增长。数据将是未来信息最主要的存储形式和未来社会的主要生产要素。无论从宏观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中观产业发展层面,还是从微观传媒企业和个人发展层面,大数据都可能重塑其发展战略和转型方向,数据驱动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体现在智能传媒教育上,就是要培养未来传媒人才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判断且可视化呈现的能力和数据伦理。

  跨界思维是指用融合、交叉和跨界的视角和眼光分析问题、配置资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就信息传播而言,主要指跨领域的信息处理与分析整合能力,是未来传媒人才基于社会高度网络化、融合化、复合化发展所急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现在智能传媒教育上,就是既要重视培养未来传媒人才的内容创新和内容置换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其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能力,实现内容和渠道的融合而不是分工割裂,强调语境和关系连接,即通过确定服务对象,用不同的内容连接核心用户。换而言之,跨界思维能力要求未来传媒人才能“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12】。

  面对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的智媒时代和媒介化社会,未来传媒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处理好变革与坚守的关系,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实现智能传媒教育范式的革新。作为变革,传媒教育必须因应未来传媒业态发展,重构传媒理论体系、重置传媒学科专业体系,强化全媒型、融合型、专家型传媒人才培养;作为坚守,我们必须以人为本、遵循价值理性的逻辑,强化传媒伦理教育,从科技、人文、艺术、道德四个维度提升学生的传媒伦理,使之成为传媒人才的本色,避免技术宰制下的人性沉沦、技术专制下的媒介逻辑。用传媒的力量守护人的价值,用人的价值引导传媒的力量,应是智能传媒和智能传媒教育必须坚守的伦理底线。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起于微澜之间。”智媒时代和智能传媒教育已御风踏浪而至,风雷激荡、浩浩汤汤。我们唯有秉持“用传媒的力量守护人的价值、用人的价值引导传媒的力量”理念,才能因应知识向传媒大迁移、传媒形态大变革、传媒力量大膨胀时代的到来。未来传媒教育绝非只是传媒教育界的事情,它与整个教育界都紧密相关。基于传媒业态和传媒教育形态既对立又统一的发展逻辑,因应未来传媒业态发展、创新传媒教育形态,传媒业界、学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应以融合之精神、开放之态度、历史之责任,携手合作、共同开创智能传媒教育的新形态,方才不负传媒作为社会发展源动力和社会结构变迁的决定性因素的智能媒介化时代的到来。

  1、8陈汝东:《未来传媒发展趋势:一种媒介史的视角》,《学术前沿》,2017年第23期。

  2史安斌、王沛南:《2109年全球新闻传播新趋势:基于五大热点话题的全球访谈》,《新闻记者》6t体育,2019年第2期。

  3刘泽文:《集成智能传感器:智能社会的五官》,《今日科苑》,2017年第4期。

  5、12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2019年第6期。

  6[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页。

  7林克勤、严功军主编:《认知传播学论丛》,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

  10甘丽华、[美]克利福德·克里斯琴斯:《全球媒介伦理及技术化时代的挑战》,《新闻记者》,2016年第1期。

  11详见高奇琦、李阳:《“智能+”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解放日报》,2017年8月2日。

服务热线:400-537-296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CQ9电子
产品中心
第一系列
第二系列
第三系列
第四系列
第五系列
新闻动态
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
电话:400-537-2960
手机:13882367420
邮箱:www.qdyichongpet.com
传真:+86-283-1593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2-2024 CQ9电子 版权所有     鲁ICP备18057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