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三网融合”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不能仅仅把“三网融合”视为是相关产业管理政策的调整。任何一个重要政策出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对市场格局、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三网融合”,现在还可以再加上一句话,可能带来人们所预想不到的新力量对大信息业、传媒领域的渗入和融合。“三网融合”将带来作为大信息业组成部分的与信息流通、内容产品流通相关的采集、加工、传输、发布等等生产格局的变化。实际上,这种变化可能大于狭隘意义上的三张网的融合。
对传媒业格局与未来发展而言,更应关注的是传播模式正在发生的变化,这些核心性变化,是推动新的传媒形态、终端工具、传播方法、竞争格局变化的基础性力量。至少包括移动需求正成长为第一需求、提供选择结果成为第一选择、提供内容并提供体验正成为主流、解释权竞争成为竞争焦点等四个方面。
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对于通信业还是传媒业,移动需求都正在成长为第一需求。这种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为什么这样判断?移动通信业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超过了固定通信业,移动互联成为各个方面不顾一切也要投入的领域,传统媒体不惜以改变外在形态与运作方式来适应新媒体的竞争,手持终端成为包括媒体在内的诸多满足方式的交汇点,如此等等的背后,一定存在着一种体现规律的推动力量和推动机制。追根溯源,那是人们心灵深处最重要的东西——对于实现更大程度自由的不懈追求。
人的最大需求,不是一般的信息需求、娱乐需求,而是自主。移动通信少了固定电话必不可少的那根线,意味着人们甩掉了一种束缚,获得一种自由。人,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任何一个人并与其联系,这就是移动通信高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才得以不断发明并改进,不断拓展使用方式。互联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一定束缚——要依赖一根网线才能上网。一旦实现无线上网,互联网显得更有魅力和影响力。因此,人的基本需求会促使互联网这样发展,互联网的移动化是历史的必然,给人们带来更大自主权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更为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这些,正在深刻改变与互联网有关的内容产品格局,也必然会改变我们对怎样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的认识。应当说,随时随地方便有效地获取信息,这就是传媒移动化的最主要推动力量。技术进步、理念变化、运作方式变化,不过从不同方面提供了条件而已。
人们与信息有关的需求,曾经被习惯地区分为社会需求、家庭需求与个人需求,这曾经长时间作为传媒结构与定位的基础。有些传媒定位于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注重人们的职业与社会身份相关的信息需求,从而出现多种专业媒体。而更多的传媒专注于满足家庭需求,在许多年的时间里体现了很好的成长性。比如,曾经引人关注多年的晚报、都市报等平面媒体。而满足个人需求,则成为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着力的重点。
然而,这种区分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受众的接受方式与接受地点,没有充分注意到个人需求在信息需求中所占比重正加速扩大的事实。如果充分权衡接受方式、接受地点与个人需求所占比重,就会得出一个简单结论:移动需求正在成长为第一需求。B体育app下载
移动需求正在成长为第一需求,这将是左右今天以至未来传媒格局的决定性力量之一。B体育app下载
从当前以至未来的发展演变着眼,移动需求的内涵是丰富而多样的。广播的重新崛起,是移动需求增强的重要表现。但移动需求不等于交通信息需求或乘车时的信息与娱乐需求。手机媒体化是移动需求的重要支撑,但媒体化的手机终端所能满足的,仅仅是移动需求中的部分,或者说,移动需求的成长——还会在手机等手持终端中整合进更多的功能与内容。新的移动需求正在借助手机之类的手持终端强劲发展,在影响与手机相关的内容与服务产品增长速度的明显变化。
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通了短信( SMS)服务,发出了中国第一条短信。当年,中国的短信发送量是10亿余条。也许是因为与高企的移动通信费用相比,短信费用低廉,也许是因为东方文化影响下,维持人际沟通的强烈需求,也许是因为中国手机用户的非同一般的想象力,短信在中国高速发展。2001年,中国短信发送量为189亿条,2004年为2177.6亿条。从2000年至2004年增长了217倍。2007年为5921亿条,比上年增37.8%。有意思的是,同年,中国短信发送量占全球一半,而手机用户数只占17%。2008年,中国短信发送量为6996.7亿条,同比增长18.2%;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2008年,中国手机用户数已达6.41亿户,新增9392.4万户,普及率48.5%,但短信发送量的增长率反而明显从40%左右下降到了18.2%。到了2009年年,中国短信发送量为7840.4亿条,同比增长率仅为8.4%,增长率第一次下降到了个位数。有如此明显的下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即时通信工具、对等互联与社交网站的媒介化,是即时通信工具、社交网站成为年轻人沟通的主要工具,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短信的地位。
但短信发送量增长率的明显下降,并不意味着手机等手持终端的地位下降。实际上,即时通信工具、社交网站的移动化已成趋势,主流手机厂商已经把主要即时通信工具和社交网站的手机版软件集成入新款手机中。他们深知,提供这样的便利会促使人们选择购买这些新款手机,因为通过手机使用即时通信工具和社交网站是人们在移动中的重要需求。
移动需求成长为第一需求,使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必然对传媒理念、传媒形态、运作方式、竞争策略等等产生深刻影响。
有了免费网络之后,B体育app下载人们为什么还要付费购买报纸或其他内容产品?人们获知市场数据后为什么还要关注媒体的报道?显然,人们不是一般地购买信息,而是购买专业选择结果,购买传媒提供的对市场情况、政策变动、发展趋势的解读。就整体而言,在经济波动期,解读成为最有价值和最有吸引力的内容产品之一,能否提供足够的选择结果和解读,成为区分传媒综合素质高下的一种标志。
对读者来说,没有解读与分析的数据,没有太多意义。当然,对数据的错误解读,其负面影响甚至大于没有数据。从方法论角度说,新闻学是选择的科学、还原的科学、翻译的科学,更是判断的科学。如何报道是一种选择,制作报道是一种还原,把公众不容易理解的东西转述给公众,是一种翻译。但在经济波动期,更需要提供的是判断,是见识。
在经济波动期,受众需求心理发生明显变化,更快、更专业是人们需求重心,并越来越向两端集中,这体现为要求传媒表现具有更高时效水平和更专业选择水平。
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体验到,更早一点获得信息可以获得更大利益。因此,在经济波动期,人们更期望早获信息。这种对于时效的迫切要求,深深影响受众信息需求心理与行为。因而,可以预见,时效要求会进一步转化为希望随时随地获得信息的移动需求,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能够满足移动需求的新媒体内容产品和新媒体业态的发展。
同样,人们关于选择结果、选择质量的观念会发生明显变化,会对选择水平有更高要求。在免费信息丰富的时代,最稀缺的是选择结果,特别是精选择、再选择、专业选择的结果。所谓新闻传播,就是新闻信息收集选择加工提供的活动。而新闻媒体,无非就是专业从事新闻信息收集选择加工提供活动的组织实体。这种活动的核心就是提供选择结果,这是免费信息泛滥时代新闻媒体所提供的内容产品的价值所在。免费网络与付费报纸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是偏重于海量与偏重于选择质量之别。因而,所谓媒体提供的内容产品质量,就更多地体现为选择质量。
在这样的竞争中,从传媒格局看,会就满足深阅读与浅阅读间确定位置与竞争态势。在这样的竞争中,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的定位分野变得更清晰。网络更多地发挥满足快速、海量浏览的功能,更多地提供满足浅阅读需求的产品。而报刊更多地提供满足精当、深度、专业信息需求的功能,即更多提供满足深阅读需求的产品。所谓满足精当信息需求,即更多地要求报刊善于在别的传媒选择结果的基础上,再加选择,再加解读,再加组合。实质上是要求提供再选择、再加工的结果。诸多电视频道的以读报节目为核心的信息板块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为报纸等媒体所看重,以选择了自己的报道为拓展影响力的标志,就说明了这一点。因而,会有更多的传媒更努力地通过再选择提高自己内容产品的选择水平。在经济波动期的竞争中,受众的需求满足耐受性会降低,一旦需求不能得到很好满足,就可能更迅速地改变提供来源,转而从其他渠道获取他认为有更高质量的内容产品和服务。需求满足耐受性降低的另一面,受众的支付心理也会变化,会为他认为有价值的选择结果、内容产品支付更多费用,承受更高的定价。
综合分析传媒影响形成机理,就会发现,传媒的深层影响不仅在于提供了事实,更在于提供了分析和见识。
传媒提供内容的层次和类型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必然不同,不同类型的内容满足方式会形成不同层次的影响力。一般的告知和描述,仅仅使人们得以获知、了解,影响层面显然较浅;提供有足够背景、深度的报道,提供足够的解释和判断,可以使人们得以获得分析、见识,影响层面显然较深;提供有足够感染力、渗透力的报道,满足受众在信息、心理、价值观等多种层次的需求,形成良好的互动,可以使人们得以获得共鸣、交融,影响层面显然更深得多。在经济波动期,人们更需要提供解释和见识。在这样的时期,人们的需求心理格外需要关注与呼应。基于利益相关性,人们会认为分析、解释、判断和见识更有价值,比只能提供一般描述和报道的传媒更有影响力。(原文发表于《新闻战线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