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CQ9电子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谈谈摄影的“江湖”情6t体育官网怀 张华波《湖畔之梦》研讨会

2024-07-06公司动态

  6t体育app入口六月盛夏,滇池湖畔,来自昆明、玉溪的四十余位摄影界人士,在紧邻滇池的下村赋 . 镜界艺术空间,围绕着摄影师张华波的摄影作品《湖畔之梦》和研讨主题

  研讨会是由滇人影像博物馆、南拾壹文化、赋 . 镜界艺术空间、云南民俗影协学术委员会、昆明大画幅影像有限公司共同举办。

  赋 . 镜界艺术空间的艺术总监李永赋,代表举办单位向与会的各位嘉宾和摄影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很高兴今天有那么多摄影界的名人、名家齐聚这里,并表示“赋•境界艺术空间”就是所有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的摄影之家和港湾,期待各位与会者带上家人、朋友,空闲之余来这“湖畔小舍”品茶、喝咖啡、开展作品分享、交流和研讨等摄影沙龙活动,艺术空间随时欢迎大家的到来。

  分享会作者张华波,向这次活动的策划人张福言老师、向今天莅临分享会的各位领导、著名摄影家,各位嘉宾和朋友,表示了最诚挚的感谢!向大画幅公司、南拾壹文化等联合举办这次活动的机构和单位也表示了最衷心的感谢!

  分享会上,张华波为大家播放了他在澄江抚仙湖畔拍摄的捕鱼归来、新疆胡杨林不同组照,其中,重点是张福言老师取名为《湖畔之梦》、并做了网上影展推介的抚仙湖组照。结合着作品,作者介绍了自己在拍摄中的一些感想和认识,包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碰到的问题,特别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和批评与不足,以有利于自己在今后的创作路上,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学习。

  随后,与会者对张华波作品和谈谈摄影的“江湖”情怀两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发言和讨论。

  云南省摄协主席鲍利辉首先发言,他说:摄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具有记录快捷、鲜活生动、形式多样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新的发展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也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和希望。

  未来五年,要围绕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云南声音,推介云南文化,展示云南形象,加快推进云南特色、云南风格、云南品牌的摄影事业新格局的形成;我们要和团体会员、各级摄影组织、新文艺群体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形成全省摄协积极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基层一线及老中青几代摄影家共同团结奋斗的气象,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作品,打造一流摄影展,致力提升云南摄影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未来五年,我们要建设学习型、务实型、服务型协会,我们要立足云南,面向全国,找准定位,着眼大局,科学规划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要为全省会员、摄影工作者办实事、服好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摄影生态,把省摄协建设成为全省摄影工作者温暖和谐、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大家庭。

  鲍利辉还强调,作为摄影人,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拍什么?大千世界、山川河流、人文自然,都可以拍,但要细分领域,找自己最适合的题材或领域,扬长避短。二是怎么拍?摄影器材和表现手法,日新月异,要善于发挥器材和技术层面上的优势,形成作品的特色。三是拍了干吗?现在是全民摄影时代,云南的摄影人不缺乏勤奋,但很多照片拍了就摆着,缺少交流平台和传播渠道。像今天这样的活动就非常好,福言老师一直为云南的摄影人搭建交流平台和写评论文章,把云南的作者介绍到全国,做了很多摄协应该做的事情,非常难能可贵。

  张华波的作品拍得很有特色、很美,但还可以站位更高,从当前抚仙湖的保护,到云南生态文明的建设,通过摄影专题和表现,把云南的故事,放到全国、甚至一些国际影展的平台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希望作者和大家继续努力,我们今后也会继续为大家做好服务,开创云南摄影的新局面。

  云南省摄协副秘书长(主持工作)马艳琳在发言中说:今天很高兴来参加张华波老师作品分享会,谢谢福言老师的邀请,来到这里看到这么多前辈、中青年摄影师济济一堂,感受到大家对摄影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坚守,也体会到我省摄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题材丰富多样,我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6t体育官网。

  作为刚到云南省摄协工作两个月的新人,我是摄影的门外汉,但作为从事文学编辑工作近20年的“老文青”,我今天更愿意以文字的方式和大家交流一些粗浅体会。

  摄影作品所传递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和文学审美是一脉相承的,艺术形式虽各不相同,但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艺术审美从本质上来说是相通的。所以,我喜欢看摄影作品,尤其是摄影图文集,文字和图片互为补充又相互交融,文字可以描绘出摄影作品画面之外的留白,而摄影作品又可以直观表达文字背后的叙事张力,为审美提供视觉触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懂摄影,也不会摄影,但我是优秀摄影师的粉丝。到云南省摄协工作以来,认识了很多优秀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也很有一种志同道合的感觉。

  福言老师昨天希望我发个言,便特别认真地看了华波老师这组抚仙湖摄影作品和福言老师的点评,我很赞同福言老师说的 “ 如何把摄影的审美表现,向人文地理的摄影深度发展,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和生命的关系”。我想这是置身广阔壮美山河湖海之中的云南摄影人所要面对和思考的。华波老师的这组作品,唯美梦幻,形式新颖,像一出古老又有现代意味的舞台剧,再现了抚仙湖边渔民的日常,我个人非常喜欢。胡杨林系列因为有无数摄影师拍过,我之前看过太多类似的作品,感觉图片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有所欠缺。

  从协会工作者角度来讲,云南省摄协会一如既往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努力营造全省摄影工作者、爱好者的温馨之家,也会积极延伸服务手臂,打造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协会优势,为全省摄影工作者服好务。

  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在摄影艺术中继续感受美,感受细小的,庞大的,喜悦的,悲伤的情绪,这种记录可以让我们在独行时不再孤单,同行时又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知遇感佩,这种生命之歌会伴我们继续前行。谢谢大家!

  玉溪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罗涵,在发言中深刻而敏锐地说道:当今中国成千上万的作家中,我个人比较喜欢余华和刘震云。原因是他们的作品气质与他们本人的外表形象高度吻合:一张永远洗不干净的脸、一身略显邋遢的衣服,加上一张口吐莲花的嘴,让我看到了余华的老乡、鲁迅笔下的闰土影子,让人很容易产生共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开始关注环保、关注动物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他们意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特别是我长期关注的哈尼族同胞,他们把人与自然的友好和谐,看得很重。)可是仍然有大部分人生活在艰辛中,他们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地工作着。就像张华波的作品一样,的确拍得很美、很诗意,但是这种诗意的后面,还有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漆黑的夜里打鱼为生,是很艰辛和不容易的。这是一个事物中,美的两面。

  我说这些,可能把今天福言老师确定的话题扯远了,但我不这样看。你一个照相的,包括我自己,你连今天当下咱们国家的国情都认识不清楚,我们又如何下手按快门呢?所以我觉得,我们摄影人,能够在以上所说“国情”的大背景下,思考我们相机的镜头应该对朝哪里,何时按动快门,这是一个大的原则和认识论的问题,不可不察。如果我们的摄影师,也能够像作家用文字把“中国式孤独”写出来一样,也能用影像呈现,我们就赢了。

  实际上,这种呈现,摄影人也不是做不到。比做更重要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认识问题。前段时间,张福言老师撰写的深度评论文章《九儿没走……》,作者王乃功就是一例。我们仔细想想,人家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的评委也不是吃素的,人家心里是有 “谱气” 的。我的理解,王乃功的《和你在一起》这个专题作品所呈现的,就是我们中国人在生存过程中的不易和“中国式孤独”。

  所以我讲这个观点,与今天张福言老师定位的《摄影的“江湖”情怀》主题,可以说是异曲同工。说到江湖,这是一个充满多义性的词语,除了我们今天身处的滇池和研讨的作品产生之地抚仙湖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人心向背与价值取向异同的人间社会大江湖。

  我以为,“摄影的‘江湖’情怀”这个话题,可以无限展开,一两天是讲不完的。张福言老师在这里使用这个多义词,是先生驾驭文字的技巧与智慧,非常高明。什么是江湖?人即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是美丽的,像风一样潇洒;江湖是复杂的,它能拨动我们审美的神经,也可以激发我们分辨美丑的思绪。

  就像我们今天欣赏的张华波先生的作品,他这组《湖畔之梦》,第一感觉让人眼前一亮,细品越看越有味道。这种味道,正如张福言老师在展览前言中说的:“夜来了,梦也就来了。带有着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作者一方面用黑白影调抽去了现实中的色彩,变成了一种单一而纯粹的天地,多彩的世界成为一种抽象,让人和自然的关系更显凝练。另一方面,又强化了镜头语言的表现,充分利用场景中的渔网等工具,在人的劳动中如轻纱帐幔似的舞动,如诗如梦,引人遐想。”

  依照我的拙见,这是一组近年来少见的上乘的艺术作品。虽然他的表现对象是我们玉溪抚仙湖畔的日常劳作。自私地说,这组作品应该是玉溪的“菜”,但看起来我们玉溪人也许是“自家门前无风景”的心态在作怪,所以成就了张华波老师,感谢福言老师,让我们认识张华波,欣赏张华波。

  今天的研讨会,讨论主题,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常说,“越好的摄影师,越能在按下快门之前掌控一切。”以前拍照,我们脑子里会想,要找好的构图,要等到好的光线,要最准的对焦,要用最好哈苏相机来拍。我自己认为,现在是绝对不会想这些了。目光所及之处,若是有值得的瞬间,拍摄其实就已经在脑海中完成了,之所以还需要相机,不过是借助工具将脑海中已经完成的作品以可以供人观看的介质输出出来而已。

  拍照,一切都只是为了在那个对的时间,对的位置,对的光影之中按下快门。摄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创作,可以一遍遍尝试、反复修改。比如绘画和书法,一张白纸,可以作最新最美的图画,写王羲之一样的字,也可以多次反复修改。而摄影的创作过程是一次性的,这世界上每一个瞬间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也不会再出现。

  所以,我以为:摄影师必须与外部条件合作才能完成优秀的摄影作品,这是摄影本身的特性使然。这种“合作”,既包括了你天生的才气、学习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把握能力等等。同时,我们还必须是行动派,我们必须要敢想敢做、不犹豫,不迟疑,才能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中发掘出值得创作的艺术瞬间。

  主办单位之一、昆明大画幅影像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任起瑞认为:张华波的摄影表现是有特点的,捕银鱼已经成了昆明和玉溪很多摄影人的题材了,甚至像一个摄影打卡点,如何去表现这个场面,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没有辅助光源的情况下,过去胶片在这种黑暗的时空中很难拍,要拍好那些劳动场面,处理好明暗关系,对摄影师还是一种考验。当然,这是数码相机的优点,这就是鲍利辉主席说的怎么拍的技术问题。总的感觉,照片拍得很诗意,但过于诗化,像朦胧诗,一些细节的表现和缕析不够,譬如那些渔网,应该有些细节或者特写来展现,交代清楚,不然,外省的观众不太知道这是一种捕捞的工具。

  胡杨林的那组照片,我认为表现力不够,没有把沙漠中几千年存活下来的植物坚韧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得更有冲击力。哪怕那些死去的树木和枯根,都是一种至死不屈的生命象征。可以用更强化的镜头去讲述沙漠里的生命故事。建议以后不要再作为分享专题,反而会弱化对摄影师的评价与认识。要展示,就要展示自己最好的,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云南以后的作品,就是要力争不断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奖台。

  今天在座的很多摄影家,都是大画幅艺术馆多年的老朋友,也欢迎大家今后多到拓东体育馆的大画幅艺术馆,交流、合作、会友,把大画幅艺术馆办成昆明乃至云南都有影响的摄影之家和沙龙平台,为云南的摄影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民航摄影家协会副会长邓喜平说:今天来参加张华波的作品分享会,非常高兴,一是来学习,二是来会友。看了两个专题,总的感受,华波老师很用心,很努力。《湖畔之梦》表现的是澄江边的渔民捕捞银鱼的场景,看了以后知道了捕捞银鱼的方法和过程,这是劳动方式的题材,而劳动方式就是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产方式。澄江边渔民捕鱼的这种方式,属于传统的方法,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化,国家禁捕禁捞法规的进一步落实,这种方法也许慢慢会消失,不复存在。因此,它具有史料价值 ,同时呢,这组作品对拍摄主体的构图,用光,影调的艺术表现力比较好,其艺术观赏价值也在其中。史料价值与艺术观赏价值俱在,应该说,是很好的摄影作品。

  华波老师的另一组作品,是表现胡杨林的,在缺水干旱的沙漠中,只有胡杨一种树木在生长生存着,蕴含着适者生存的哲理。而照片里,胡杨不畏环境恶劣,坚强的活着,高傲的活着 ,美丽的活着,成为人们观赏的靓丽风景,甚至做人要学习胡杨的品格和精神,这方面,我认为,作品里表现得还不够鲜活,不够突出,有些平淡。

  今天的作品分享会,我记得这是张福言老师主导策划,继徐晋雁老师的《云南故事》,罗涵老师的《哈尼梯田记》,罗怀学老师的《云南布朗山》,陈云峰老师的《澜沧江》,李永赋老师的《古巴》等专题的又一次活动,形式很好,活泼向上,“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氛围很浓,这种氛围对繁荣和发展摄影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云南省摄协鲍利辉主席说,当前摄影事业的发展很快,人们对摄影艺术的需求,追求和标准,都有了提高。摄影已处于多元化,多用途时期。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 ,相互学习,研讨交流,这方面,张福言老师为我们大家学习与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费尽了不少心血,这种甘为人梯的品格和精神,我深感敬佩。

  主持人、南拾壹文化艺术总监张扬在发言中认为:《湖畔之梦》给我的感觉首先是用了黑白影调,化繁为简。抚仙湖很美,大家都喜欢拍彩色,那只是写实。黑白构图,把点、线、面、那些如纱似雾的渔网与人物,形成了一种疏密有致、动静结合的画面,像一首天地间的渔歌,韵律起伏,悠婉动人。更主要的是它与中国道家“见素抱朴“的思想很吻合,形成一种中国式的审美情调,和西方的很多摄影作品不同,很中式。使我想起了中国的水墨山水画,用笔墨的浓淡干湿,强调“墨分五色”,让山水之间,氤氲万千。包括留白和虚实6t体育官网。道家和禅宗都很重视虚实相生的思想,因为这是让人充满想象力的地方。

  作品里还有一种哲学意蕴,其实也很耐人寻味,从黑夜到黎明,通过劳作场景,把一个浑灏天地的昼夜交合连接了起来,这是一般组照不多见的,就像从黑白到阴阳,这是道家太极图的思想,黑夜为阴、白昼为阳,太极图就是一个黑白组合的图形,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形成乾坤,乾坤其实比天地还大,天地是有边的,而乾坤则是无边无际……

  所以这组照片的重要内涵,其实是一种昼与夜的转换,不管是作者。还是渔民,其实都是这阴阳变化、昼夜交替时的亲历者、见证者,不仅仅像天地间的舞台剧,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中国文化说的 ”天人合一“的缩影,这就是黑白摄影能产生的魅力和审美想象力。

  关于江湖文化,我注意到父亲把”江湖“打了引号,是想强调摄影如何去表现人与自然中的江河湖泊关系,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社会,江河湖泊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关系中,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自然依附,不仅带来了农业的发展、城镇的兴旺,与社会的发展和生存息息相关,而且江河还是交通纽带,文化走廊,成了中华民族中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认同,古往今来,留下了无数的诗篇和艺术作品。譬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一条河,就能把宋代京城的人生世相、社会风貌、行业形态等描绘得栩栩如生,成为国宝。还有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20米长的画卷,把横贯整个中国的万里长江尽收其中,气象万千。这就是中国艺术独有的一种散点透视,这也是中国摄影很值得去学习,借鉴和创新的一种表现手法。

  今天的研讨会,还有一个意义,就是从抚仙湖到滇池边,这两个高原湖泊,都是古滇文明的发祥地,是我们的母亲湖,在这滇池湖畔,谈摄影的”江湖“情怀,我想这也是父亲的一种特别安排和用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谢谢!

  活动策划人张福言说:首先感谢大家来参加,在座的不少是名人名家,这是给张华波很大的面子,也是对我的支持,真的要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时我相信,有那么多名人、名家参会,规模虽小、档次很高,会带来一种良好的社会反响,形成摄影界一种团结、合力的影响、不仅要团结影协的广大会员,也要团结社会各界、喜欢摄影的人士,举办这次活动的主要是民间机构, 大画幅影像、南拾壹文化、赋镜界艺术空间等,也只有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云南的摄影才会有更多的活力,共同为云南摄影走向明天而努力。

  第二、是多交流,我搞评论,一向认为交流就是一种创作的延续,也是目的。出画册、搞展览是为了交流,心甘情愿的花钱出力,就是为了给别人看,研讨会也是交流。不交流的作品,就像母亲肚子里的胎儿,不见天日,外人也看不见,只有妈妈知道他会动,是有生命的。

  个人需要交流,地区也需要交流,今年3月份我们和罗主席在玉溪做过一次活动,实际上就是昆玉两地的影友交流会,大家都把作品带来,互相观摩介绍,效果很好、会有推动力。今天玉溪的朋友来了六七位,因为和玉溪的抚仙湖有关,还特邀了三位来自澄江的影友,实际上又是一次小型的昆玉摄影交流会,是吗,罗主席。借此机会,我想建议鲍利辉主席、马秘书长,今后多搞交流活动,既要把州市的朋友请上来,又要走下去,和各州市联合,纵横并举,会进一步活跃各地的摄影创作与理论探讨。

  说到交流,我想特别介绍一下昆明大画幅艺术馆,这个星期天刚刚做了陈云峰的作品分享会,我看了邀请函,已经是第32期,真不简单,一个民间俱乐部,不间断地为摄影家们举办了30多次的交流分享活动,这样的摄影沙龙,如果能在昆明、在各州市更多有一些,会对云南的创作极有好处,很多省外的摄影沙龙与研讨活动都很活跃,在这方面,云南真的有些落后了。

  有时我在想,作品是砖还是玉,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产生一种活力,一种摄影的文化氛围,推动影友们的创作欲望和思考问题,这就会形成摄影的生产力,就是一种抛砖引玉的目的。

  第三是抓特色,特色就是一种人才培养,摄影是个体创作,最忌讳的的就是百人一面,十人一面的作品。越是有特色的个人,就越是人才。刚刚有人问,为什么会帮张华波做研讨会。其实,我和张华波不熟,但这和熟不熟悉没关系,关键是作品要有特色。罗涵主席提到,前不久帮获得荷赛大奖的王乃功写了评论,作为摄影人,能获得荷赛大奖,算是天花板级了,但我们既要关心天花板,也要关心木地板上的人,这是肖老师给我教诲。

  当然,张华波的作品还是蛮有特色的,这不是叙事性的纪实,在前言中已经说了,就不再重复。更主要的,使我想到了云南的江河湖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题材和领域,也是研讨会的目的。云南号称“亚洲的水库”,有着世界遗产的三江并流,陈云峰拍摄出版过澜沧江,罗怀学、罗连杰也正在拍金沙江,都是很有价值的大题材,外省刘世昭的《大运河》、陆元敏的《苏州河》,傅拥军的《那么西湖》等等,也是很好的摄影作品。张扬说得对,江河湖泊是我们生存最重要的纽带和依附,所以我们今天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谈谈云南的江湖摄影。

  中国的文化,某种意义上,实际也是一种江湖文化,一方面,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从古代逐水而居的民族迁徙,到把长江、黄河比作母亲河,形成了我们很重要的传统文化。“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是把国家的兴衰,个人的情感和江河连在了一起。三国演义的开篇起头,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就是中国的历史。

  甚至国难当头时,中华民族也是唱着《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奋起,救亡图存的。后来打上甘岭,情节大家都记不得了,但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却传遍了整个中国,因为有人性和乡情。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就是看着浩渺无际的洞庭湖,所以写出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要中国的文化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就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江湖情怀。

  还有我们滇池边的大观楼长联,把昆明的湖光山色和自然环境,以及云南数千年的历史,写得那么精彩,这都是和江河湖泊分不开的文化,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希望我们的湖畔之梦,不仅从抚仙湖到了滇池边,还希望能延伸到洱海、到金沙江6t体育官网、到云南更多江河湖泊的地方。谢谢大家!

  原《女声》杂志副总编、摄影家杨克林也做了热情发言:首先向各位同仁问好!感谢福言的盛情邀请,参加今天的分享会,尤其是见到了老朋友福言、利辉、喜平、罗杰、绍平、定龙、云峰、起瑞,艳秋更是十分高兴。这些老朋友有的已阔别多年,但也是曾经帮助过我们杂志社的朋友。如福言就是我们《女声》杂志创刊时的策划人和摄影作者,利辉曾与我们杂志有紧密地合作,为杂志社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喜平曾是我的大学同学,想不到在摄影这条道上不期而遇.,何其幸运。绍平兄曾是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暗房老师,常念念不忘。定龙兄也是当年我们杂志的重要摄影作者。云峰老弟说起当年一起在香格里拉采风时的情境,也大发感慨。说这么多就是四个字:友情难忘。

  华波的这组作品。作者有敏锐的眼光和较好学养,发现并坚持拍摄这个题材,目前的拍摄以早晚光为主,题材本身具有较好的画面感。在讲解中,华波也多次谈到画面的舞台感,有唯美的倾向性,因此有的作品很有视觉冲击力。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题材可以走多条线,一个是利辉所言,拍摄要与时俱进、手法多样。一个是福言的策划思路,这样可以唯美些,还有就是再深入下去,不要浅尝辄止,坚持跟踪和拓展视线,相信会大有收获。

  相信大家都知道摄影界有人总结的摄影人的3个三分之一,即学习、创作、整理各占的时长,确有道理。我本人目前更多的是在利用难得的赋闲时光在整理素材,也自得其乐。这样的研讨会,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会在一起围绕某个专题或作者进行品评,各抒己见,一定会有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从而有所思考和体味。因此要再次感谢福言的热心和身体力行。还要特别感谢永赋的鼎力支持!

  还有,借此分享会我们还认识了新上任的摄协马秘书长,看得出她是一位有亲和力的人,一定能团结大家,做好协会的工作。谢谢大家!

  原安宁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杜铮在发言中说:今天我们在这里研讨分享张华波的摄影作品,刚才已经有好几位摄影大家对华波的作品做了点评,观点不同,我不知道华波听了会不会都不知道该怎么拍了,当然这是玩笑话。

  我觉得华波对云南江湖的认识还是到位的,至少他对抚仙湖是有认识的。所以他拍的仙湖捕鱼,既是一组记录抚仙湖渔民捕鱼的纪实作品,但似乎又把讲究真实清楚的纪实照片拍出了一种梦幻的感觉,就像福言老师评价的具有诗意,所以福言老师对这次研讨会组织策划的主题就是“湖畔之梦”,意在以张华波的“湖畔之梦”,来论摄影之“江湖”。

  因为云南多江湖,这个是大自然的江湖,自古文明的发源基本都与水有关系。我理解福言老师之所以想通过张华波的“湖畔之梦”,来谈摄影的“江湖”,其实还是希望我们摄影人多关注我们云南的“江湖”。我们身边就有好些专注拍摄云南江湖并取得非常大的成果的摄影师,比如专注拍摄澜沧江的陈云峰老师,专注拍摄金沙江的罗怀学、罗连杰老师等等。当然,华波这组30张的照片是他用了两早两晚拍摄出来的作品,有的老师认为他拍摄的时间(次数)不够,还应该多拍,这是好意,也是对华波的鞭策。不过我倒觉得华波肯定不是只来过这一次,否则他不会拍的这么好,拍的这么梦幻。

  我还要说一点,刚刚才上任的鲍利辉主席、还有马艳琳秘书长也来参加我们的研讨会,我认为这也是省摄协的一种作风转变,非常高兴,希望新班子有新作为,更希望鲍主席带领我们云南摄影人在摄影这个“江湖”掀起更大的浪花,谢谢大家。

  摄影家吴汉华在发言中认为:今天的研讨会,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摄影人的江湖情怀;二是诗化的纪实摄影。关于江河湖泊,联想很多。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寄情山水,也留下了许多佳话和华章名句。在这里,我只想浅谈一点“诗化的纪实摄影”。摄影承载着的是一种见证,摄影师们是正在给定的条件下实施自己的选择。而记实摄影作为一种摄影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简单记录,更是对人,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深刻反映和解读。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文化修养,三观及审美的不同,通过镜头记录下真实世界的瞬间,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本质及生活状态也不尽相同。每个摄影师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或表达美好的社会,或揭示社会的一些深刻的问题。我主张一个多元社会的存在。

  张福言老师说的“诗化的纪实摄影”,我很赞同,用自己“诗情画意”的心境来描绘和表达世界之美,纪实摄影又何尝不可。如何“诗化”,这就需要摄影师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较高的审美力。需要从平凡的生活场景中发掘和凝炼出独特的美感和内涵。通过构图、光影、色彩的运用,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要做到一个合格的纪实摄影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艺术修养,人文情怀和社会思考和责任感。也可借鉴音乐、绘画、文学、电影等其他艺术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来丰富自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我想,只要本着真、善、美的原则,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就无可厚非。不可要求别人只能拍什么,更不能排斥。

  张华波澄江捕鱼晨归的作品,第一感觉就是拍得比我的好,因为我也拍过。华波巧妙地运用了明暗,灯光,线条,船具,渔网以及人物的造型,通过黑白,凝练和营造出了一个特殊环境劳动的大舞台,极具舞美效果和张力及韵律之美。不仅记录了劳动的瞬间,更通过艺术的手法赋予了这些瞬间以诗意,仿佛是一首劳动的诗歌。尽管这组照片有精彩也有不足,值得一提的是,华波在讲解每张照片的创作过程的构想时,很有想法,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意图。我想,如何评价摄影人和摄影作品,只要有闪光点,避免同质化,有独特的个性表达,便可行以致远!

  研讨会上,还有摄影家朱宝昆、陈云峰、罗连杰、尹绍平等人,也做了专门发言,对张华波的作品提出了一些很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和需要改进的不足方面、来自澄江的刘贵能摄影师在发言中,热情地邀请大家到澄江来,到抚仙湖来,为这个美丽的湖泊,为云南的江湖文化和摄影,共同努力打造新篇章。

  由于时间关系,一些嘉宾没来得及发言,一些发言者的讲话。限于篇幅,也做了省略。借此一并致歉和致谢!

服务热线:400-537-296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CQ9电子
产品中心
第一系列
第二系列
第三系列
第四系列
第五系列
新闻动态
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
电话:400-537-2960
手机:13882367420
邮箱:www.qdyichongpet.com
传真:+86-283-1593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2-2024 CQ9电子 版权所有     鲁ICP备18057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