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官方网站本书的特点在于其多元维度,摄影的故事只是其横轴,真正推动摄影发展的,是卓越的思想和伟大的技术进步(此为纵轴)。它们交织出一张全面的摄影图网,常识、技术、美学;历史、现状、前瞻。还附有200余位摄影师和技术创新者小传——那些璀璨的焦点,告诉我们之于摄影,谁是最优秀的,以及他们为何优秀。
本书的成书手法也颇为独特。编者们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专家撰写,史学家、作家、策展人、画廊总监、工作坊艺术指导、新媒体艺术家、摄影师、大学教授、甚至苹果公司的IT工程师。他们着手于具体的摄影议题,从窄门出发,娓娓道来,指出热点与问题所在。
迈克尔·佩雷斯(Michael R. Peres),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影像传播系主任,同时也是该校摄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教授。自1986年他在罗切斯特理工学院任教以来,已出版多部著作,出席百余场成果报告讲座,并在美国、瑞典、坦桑尼亚、荷兰、德国以及澳大利亚举办摄影工作 坊。佩雷斯还是伦纳特·尼尔森奖提名委员会主席。2003年,他因杰出的教学贡献被授予艾森哈特卓越教学奖。
王瑞,国际摄影文化交流策展人和协调人、摄影家、摄影评论家和摄影史学者。曾在美国和中国举办多次个展和参加国际联展,摄影作品被中美多家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发表大量摄影评论、史论、西方摄影家介绍等方面的专业文章,在中国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曾策划和协调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等大型展览项目。
1.书中有近百页的重要摄影师名录及简介,从中可找寻感兴趣的摄影主题。 2.信息量大,但偏科普类,非技术传教类。 3.字多图少,可能涉及版权,需大量延伸寻图。
文章集合,基本都是关于摄影历史的介绍。有很多重复的地方,而且不同文章详略得失也不同
后浪摄影学院008-《摄影百科》(The Concise Focal Encyclopedia of Photography)畅销六十年的经典摄影百科全书!
1.书中有近百页的重要摄影师名录及简介,从中可找寻感兴趣的摄影主题。 2.信息量大,但偏科普类,非技术传教类。 3.字多图少,可能涉及版权,需大量延伸寻图。
文章集合,基本都是关于摄影历史的介绍。有很多重复的地方,而且不同文章详略得失也不同
后浪摄影学院008-《摄影百科》(The Concise Focal Encyclopedia of Photography)畅销六十年的经典摄影百科全书!
说起舶来品的PHOTOGRAPHY传入中国这档子事,画小照、脱影、撮影、捏影、写真等不一而足的说法曾应时而生。演化到照相、拍照、摄影,似乎已是后来的表述。一个洋文名词的西语东来,被敷衍出的各种中文译词,显然涉及到中西“摄影史”(histories of photography)的涵义。由其名词演义出来的动名词如“拍片儿”、“搞创作”、“照野相”等等,或可构成“摄影社会史”(the social history of photography)的诸般迹象。摄影之于现代社会的无孔不入,便相应扯出摄影事物的错综复杂,其中不乏中西文化交汇时,因望文生义的误读所带出的阴差阳错。就此而言,如果反映到中国的摄影相当于一张印相照片,那么这部简明《摄影百科》恰似一片原始底版。凡知晓传统摄影之负片与正像原理者,自然明白其中的派生关系。
历时九月,埋头译书。历时年余,勘误修定。从集中精力翻译,到断断续续交涉校对,两载过去,眼看定稿在即,提笔写下译后杂感,可谓“好事多磨”也。
被举荐翻译这部《摄影百科》当时,考虑到其繁其难,我曾一口回绝。待获悉甲方购得版权已久,强调此书之于当前中国摄影文化的重要性,却苦于一直无人接活儿。荐者言之国人中有能力译此书者不出三位,我竟然荣幸地被列为首选。又甲方一再恳请我担此重任,声言此乃善事之举。架不住这般或许略显夸张的判断鼓舞,我便不无责任心及稍加虚荣心地见义勇为了。
待将原版英文书略为浏览,便明了此百科典籍于当前中国摄影领域,B体育app下载必然极具学术价值。遂一时兴起,一头扎进书中,一边饶有兴致地沉浸其中,一边不畏艰辛地翻译起来。如此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劳作下来。待到译文在电脑屏幕上日积月累到如见瀑布挂前川,不觉靠着求知的兴趣支使,竟然就把一部摄影工具书生生给翻而译之出来了。
待将译稿网上发送给一二既通英文且精摄影之同道过目,他们直感叹我如何就将这么一摊子艰巨的苦差事给独自担当了起来。闻此同仁反馈,我方才如梦初醒,欣欣然再度体念及“公无渡河,公竟渡河”之感慨。此前我曾在相同情势下,受林茨之力邀,与他协手合著一部《摄影艺术论》。写作当时只顾铆劲低头拉车,但到完工时节,欣欣然见得脚下之路浩荡眼前,深感“公无渡河,公竟渡河”之坦然。
译书是个精雕致刻的专工细活,能迫使你聚精会神地细嚼慢咽彻底理解原著至理,再加上游弋于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之间反复琢磨研判推敲,真是对译者生平学养和天分素质的全盘检测与考验,也算是对一个人学问身手的极限挑战。特别是我选择的是一部摄影专业的工具书,无形中自己给自己啃了根硬骨头。好在这骨头上连筋带肉,啃起来虽然有些咯牙,却也咬着些美味的嚼物,算是自己对自己付出的辛勤耕耘之欣慰犒劳。
吾今以一己之力,独自翻译一部简明摄影百科事典,实在需要感佩的是此前合力翻译过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的那几位同道。举凡有心且真心务摄影者,无不深知摄影百科工具书之于入道、当行、精业的重要作用。我不但在译书的过程中,遇到摄影史入册人物的英中文对照,以及重要书名、术语,皆以《ICP摄影百科全书》的译法为首先参照。人名和专业词汇,除非约定俗成的定式以外,则尽量沿用《ICP摄影百科全书》的译法,以避免其后的翻译者对中文同义译词用字无端造成更多的混淆,同时也是以身作则力求使复杂的摄影专业翻译名词更趋于规范化。
身为《摄影百科》一书的译者,我特以此译著向《ICP摄影百科全书》译者和编者们衷心致敬。其实我可能是《 ICP摄影百科全书》中文版的通读、精读加批读之第一人,该书的英文原版和中文初版,一直位于本人案头和书架上的伸手可取处。我陆续对照英文原版在中文译书的词条旁,用铅笔列出许多的个人修订文字。我之所以乐于以一己之力翻译此最新版《摄影百科》,也是切感此类摄影百科书籍之于中国摄影文化品质提升的当务之急。
所有的摄影百科全书,无疑都是摄影文化生成的基因库,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凡认真求学、治学、论学,做学问,古往今来无不注重先哲荀子所言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基于常识的学术关键,在于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史论知识的殷实磨练与积累。总而言之,这即为此《摄影百科》的至要学术价值,实为一个健全摄影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建项目。
为此,我不得不指出史论译著在中国摄影社会有目共睹的寒伧处境。可悲的是面对风起云涌的摄影大赛、层出不穷的摄影节、勇猛破纪录的高额优胜照片奖金等等目不暇给的热烈欢呼激赏大潮,艰巨进取的史论译著事物几乎沦为主流舆论的头号弃儿。以至于那些在摄影实践上直接或间接从史论译著中吸取营养而名利双收的大腕摄手们,似乎在饱揽盛名厚利之际,也忘乎所以地以为其当朝成功乃皆是其个人天才所致。就因为不能指望在一个对基础文化建设无动于衷的摄影范围里获得应得的认识与尊重,所以我们这些还在辛劳笔耕的垦荒者们,不得不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只得自己为自己的劳作业绩与文化价值予以充分的伸张,如果我们再不言不语,那就得永远在这个浮躁而势利的社会里忍辱负重地自生自灭。
我不敢冒然自诩此《摄影百科》中文译本为最佳者,无论如何我毕竟锲而不舍地以滴水石穿和愚公移山之毅力埋头苦干。当此译著问世之际,回顾我一路奔赴的形迹,犹似堂吉诃德挥舞着一杆“自由长矛”( Freelance ,《ICP摄影百科全书》将此误译之词),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枉乃此生一快也。
1988年我这个“老三届”以中年之身自费留学美国,曾以摄影工作为业。而今不期然以己所学,一手翻译出一部《摄影百科》。思而念之,吾向以留美先驱容闳先生为事业榜样,秉持为架起中西方之间的桥梁而对祖国文化做贡献之初衷,遂不负此生。
于此,我诚挚地感谢王保国的鼎力推荐,在译书过程中童佳涵、匡林华、李南、王诗戈、高函等友人曾给予我诸多翻译意见。经历过译书的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我切实体会到保证一部译著的优质出版,经手编辑的作为无可忽视。此书责任编辑董良出身摄影科班,在繁杂的编校工作中,以其通达的专业素质为此成书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译者,我在此向本书出版人吴兴元和责任编辑董良、邹洋深表谢意。
2013年5月31日于洛杉矶桴舍摄影史的当代思考——格兰特·罗默后浪2013-07-232赞摄影史的当代思考
如今所有摄影师从历史的角度回顾自己的专业工作,都会明白自己所使用的技术乃是起源于遥远的过去。他们了解摄影与时俱进的发展和转变,他们相信目前的摄影方法必然优于以往。他们确信会看到摄影的未来进展,这是所有人都知晓的历史规律,就摄影而言没有人会对此有所怀疑。
尽管摄影有着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历史,其所蕴含的潜在本质问题则是:“什么是摄影?”(What is photography?)和“什么是照片?”(What is a photograph?)。真正的摄影师,必须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为此他们必须深入了解摄影的历史。
了解摄影史更有助于认识摄影。1839年公布的摄影术发明文献中,有对达盖尔法银版照相工艺(Daguerreotype)和成像相片历史的具体记述。早期摄影工艺发明家们对其发明所做的阐述,不仅确立了发明的优先权,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应用之价值意义。当整个世界尚不了解摄影时,这些撰述很有必要。
在许多摄影史学家的论述中,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民族偏见,会夸大某些细节,同时也会淡化某些因素。在摄影术发明100周年之际的1939年,摄影术从容地取得了商业优势,或多或少地基于人们业已固定的说法,讲述出一套非常简单的按年代顺序发展的故事。其内容基本如下:摄影在19世纪前叶的西欧,通过暗箱设备的光线规律、光学的发展和化学的探索,形成了精确的重现图像记录的视觉体验。
最早的工艺相对有各种缺陷,但很快经由更好的镜头、照相机设计和化学革新而取得了改进。1880年代,发展出一种更简易优质的明胶乳剂工艺技术,使摄影取得了商业上的优势,从而开启了一直持续到21世纪的摄影新时代。摄影工业随之成长起来,照相机摆脱了三脚架,使得更多的人有能力拍摄更多的照片,彩色摄影和动态摄影也成为可能。摄影大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成为每个时代的主流媒介,照片由此改变了我们观看的方式和探索的目标。
随着过去十年来摄影事物的发展,现在有必要解构和重新认知摄影史,包括它的起源、发展、数字影像革命及其他记录、复制媒介和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革。例如,贝克勒尔在 1839 年的光电效应观测报告,就必须放在跟达盖尔和塔尔博特所发现的潜影原理同等重要的摄影史地位。每一台出售的数码照相机,都在增强印证着发现光线转换成电能原理的摄影史意义。由于影像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具备回溯探索与光学、化学的发展有着更多联系的摄影史。摄影现在被看做是影像技术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摄影和照片的定义,都在随着摄影技术和工业的发展而转变。因此,摄影史也必须像银取代硅一样随时演进。新一代摄影师将不能体会到传统工艺中潜影带来的刺激性和神秘性,长期以来那一直都是引导严肃摄影师们入道的启蒙经验和兴致所系之处。数码革命像所有革命一样,是瓦解和废弃旧秩序的颠覆过程。摄影的化学时代如果未能适当地以新的形式连结起电子时代,摄影史可能就不如起初那么有趣了。
历史教导我们,摄影是一门易变的和不断变化着的技术。它是如何改变的,并不像它是为什么改变的那样有趣。衡量某时段中一种摄影方法优于另一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谁又是重要的评判者?谁能决定适合当下的摄影样式?未来的摄影史学家将会很好地诠释这些问题。也许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最有趣的和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想使摄影成为什么?”摄影百科——现代摄影网思捷2013-08-232赞小编拿到这本约3厘米的书时吓了一跳,真沉啊,随手一翻,字又特别多。不过细细看时,才发现它的特色来。
翻看目录,即可发现,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编排的顺序非常独特,总共分三大部分,二十五个章节:
从早期古老的摄影方法到当代数码时代的摄影现状,这本书辐射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摄影史。
虽是百科全书,本书的编排舍弃了以往的字母顺序结构(只在书的末尾提供人名对照表和重要词汇),而是采用了科目划分的形式,这样的编排方式使书籍更好地向读者传达了全面而简明的知识及资源。
摄影技术诞生以来,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那些摄影史上重要的进程还是值得被书写和纪念,本身的第一章从达盖尔银版照相到纸基摄影再到湿版法工艺等都有简单概述,这些早期的摄影法虽是大多已为人们所遗忘的摄影技术,却代表了那一时代的先进性。
在第二章“摄影技术创新者小传”中,提及了诸多的对摄影具有重大贡献的技术创新者,他们在各自的职业领域中一步步努力才使得摄影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成就。
在第三章“19世纪经典作品精选”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复古”的老照片,它们无不年代久远,充满了19世纪的古典风情和人文气质,创造这些照片的摄影师大部分甚至没留下姓名,但他们留下的图像却永远地被保存在人类的影像库中,成为珍贵的收藏品。
而当摄影走向20世纪时,它逐渐成为了一项新的传播工具。出现了纪实摄影、广告摄影、新闻摄影、时尚摄影等多种分类方式。这一部分编撰的内容则邀请了多名摄影界的理论专家博士谈论摄影实践(艺术、社会、商业)、摄影项目(博物馆、教育、协会),摄影出版(杂志、书籍、理论)和摄影从业者(图像创造者)这些方面的摄影事物。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第十章“20世纪最具影响力摄影师传记”中,罗列了近250余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简要传记,不可不谓是本书的精华部分。这部分的信息量庞大,但由于篇幅问题图像资料匮乏,非常推荐读者自己借助互联网进一步查询这批摄影师。相信任何一位摄影史的理论研究人员都无法跳过他们。从这么多璀璨繁星中,哪怕是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也可以吸收到丰富的摄影养分,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的摄影观念。
本书的第三部分内容是对当代摄影发展的现状罗列和拷问,有许多正在发生着的议题值得研究。这部分内容对当代摄影师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譬如照片市场的走向,如何打造一个专业的摄影工作室,百年后照片实体的归宿,摄影出版的前景等,也许是我们一再思索而悬而未决的课题。
作为一本工具书,本书虽然有大量资讯,但条理清晰,可读性强,兼备学术性与实用性。理论知识既有前瞻性又有参考性,文字也并不艰涩难懂,是值得摄影人士收藏的经典读物,也难怪其畅销六十年广受好评。
去年获奖的《逐冰之旅》虽然是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其报告内容却是采用的定点摄影,这多少打消了甚嚣尘上的恐慌:电影是否会取代摄影。对于职业摄影师来说,除了器材的挑选外,摄影历史的了解,也成为一个职业摄影师软实力的表现,佩雷斯主编的《摄影百科》提供了通往一个精修深思的的途径,毕竟,照相机与摄影术对于国人来说都是舶来品。
什么是摄影?什么是照片?数码相机的普及导致这样的一个悖论:虽人人都是摄影者,但人人未必都是摄影家。摄影家不可能粗制滥造,自毁名声,但摄影者则可以随便拿捏,只图一乐。因为,普通摄影者的拍照一般是为了家庭纪念或个人留念,而摄影家的拍照则是创造一种美感或记录一种现实感。具体而言,摄影是从拍照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审美经验。
一般来说,我们把蒸汽机的发明看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那么,第一次视觉革命的标志是什么?我想就是本书开篇所说的:从架上绘画转向达盖尔法银版照相工艺。同样,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的发明,那么,第二次的视觉革命,应该是基于计算机的数码影像技术对传统照相工艺的大范围取代。数码相机岁所向披靡,但完全取代,却不尽然,如拍立得。
毕竟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因此胶片与数码的混合,使得摄影实践有了很大的张力,这是好事。毕竟,当大家都在用手机或数码单反及电脑PS技术完成拍照时,有人另辟蹊径,走复古风格,令照片在呈现效果上,有一种迷幻的真实感存在,历史之于摄影,总是有着脉脉温情。只要有人在创新,就会有人在怀旧,但不管怎样,两者提供的都是一种私密的视觉感受。
从摄影史的发展来看,工业革命似乎决定着视觉革命的发展,那么如果真的能够迎来以能源创新和3D打印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那么类似于本文前言对第二次视觉革命的所担忧的已经变得迫在眉睫了:“数码技术能给表现、交流和艺术带来机遇和新的可能吗?能与摄影共存吗?能深化摄影的意义吗?”。所以,本书在第三部分提出的关于未来摄影的角色、功能、地位的问题与压力,需要摄影哲学家去思考。
本书的两个亮点是《摄影与欲望:时尚、魅态和色情摄影》与《20世纪博物馆、画廊、收藏于摄影发展》这两章,但短小的篇幅仅限于介绍,没有详细人物与地址的罗列,让人难以尽兴。同样,B体育app下载第二部分的第九章《非洲籍美国摄影师及其摄影主题》,之所以采编,仅仅是为了“政治正确性”吗?此章在我看来像是一个鸡肋,因为美国不止有非洲籍的美国摄影师啊,亚洲籍与欧洲籍的呢?
按道理说,摄影对新闻的贡献最大,甚至是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与阅读方式,而且无论在当代还是过去,摄影在报纸与杂志中的作用一直都举足轻重,但在本书中,却仅有《20世纪的摄影与社会》、《杂志:变革的1960年代英美摄影师刊物》、《新闻摄影的伦理》三章对摄影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摄影对新闻的影响等有所提及,内容短小杂密且偏重于美国本土,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19世纪经典作品精选》、《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传记》两章可谓是本书的最出彩的地方,同时也是本书的一个局限,因为当仔细看完其中列举的摄影师之后,会发现大部分都是美国本土的摄影师,而欧洲的、亚洲的、拉丁美洲的一些摄影师则未被收录,我想这是“百科”中的一个大的遗漏,这难道是因为编者的故意疏忽?
本书的一大特点如编者所说是“摒弃了以为百科全书的字幕顺序结构,采用科目划分的形式。”此举从格式塔心理学来讲,似乎很有说服力,好像要颠覆传统百科全书那种机械式排列逻辑的资料大汇总与大整合,但“百科全书”本质就是一种以广博、精确为特色的工具书,不应忘本。所以对于此书,我个人从翻译和内容的角度来看,认为翻译为《简明摄影百科》比较合适。
因此,我想所谓的“摄影百科”在介绍摄影师的时候,按照摄影师的国别籍贯从近代到现代一一列举,是否会好一些?比如中国摄影师,如吴印咸、郎静山、吕楠、唐师曾等,日本摄影师,如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等。同时,在介绍相应摄影师的时候,应该配一张或两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还应把世界上比较重要的摄影展、摄影杂志、摄影网站等一一囊括进去,才不愧为“摄影百科”。
尤其美中不足的是,作为一个“摄影”性质的百科全书,本应该用更多的摄影作品去突出“摄影”,剩下的则应是大量的摄影师索引与推荐。一如贡布里希所谓“只有艺术家,没有艺术”,同样,“我的奢望始终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结束问题”。总而言之,本书对于职业摄影师来讲,还是值得一看,对于业余玩家,也可以按图索骥,只不过需要把书中一些摄影师的名字敲打在搜索引擎中,才能猎取他们的作品以做饕餮。
写于烟台南山学院查看更多最新书评影像的力量小飞侠2013-09-2414
去年获奖的《逐冰之旅》虽然是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其报告内容却是采用的定点摄影,这多少打消了甚嚣尘上的恐慌:电影是否会取代摄影。对于职业摄影师来说,除了器材的挑选外,摄影历史的了解,也成为一个职业摄影师软实力的表现,佩雷斯主编的《摄影百科》提供了通往一个精修深思的的途径,毕竟,照相机与摄影术对于国人来说都是舶来品。
什么是摄影?什么是照片?数码相机的普及导致这样的一个悖论:虽人人都是摄影者,但人人未必都是摄影家。摄影家不可能粗制滥造,自毁名声,但摄影者则可以随便拿捏,只图一乐。因为,普通摄影者的拍照一般是为了家庭纪念或个人留念,而摄影家的拍照则是创造一种美感或记录一种现实感。具体而言,摄影是从拍照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审美经验。
一般来说,我们把蒸汽机的发明看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那么,第一次视觉革命的标志是什么?我想就是本书开篇所说的:从架上绘画转向达盖尔法银版照相工艺。同样,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的发明,那么,第二次的视觉革命,应该是基于计算机的数码影像技术对传统照相工艺的大范围取代。数码相机岁所向披靡,但完全取代,却不尽然,如拍立得。
毕竟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因此胶片与数码的混合,使得摄影实践有了很大的张力,这是好事。毕竟,当大家都在用手机或数码单反及电脑PS技术完成拍照时,有人另辟蹊径,走复古风格,令照片在呈现效果上,有一种迷幻的真实感存在,历史之于摄影,总是有着脉脉温情。只要有人在创新,就会有人在怀旧,但不管怎样,两者提供的都是一种私密的视觉感受。
从摄影史的发展来看,工业革命似乎决定着视觉革命的发展,那么如果真的能够迎来以能源创新和3D打印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那么类似于本文前言对第二次视觉革命的所担忧的已经变得迫在眉睫了:“数码技术能给表现、交流和艺术带来机遇和新的可能吗?能与摄影共存吗?能深化摄影的意义吗?”。所以,本书在第三部分提出的关于未来摄影的角色、功能、地位的问题与压力,需要摄影哲学家去思考。
本书的两个亮点是《摄影与欲望:时尚、魅态和色情摄影》与《20世纪博物馆、画廊、收藏于摄影发展》这两章,但短小的篇幅仅限于介绍,没有详细人物与地址的罗列,让人难以尽兴。同样,第二部分的第九章《非洲籍美国摄影师及其摄影主题》,之所以采编,仅仅是为了“政治正确性”吗?此章在我看来像是一个鸡肋,因为美国不止有非洲籍的美国摄影师啊,亚洲籍与欧洲籍的呢?
按道理说,摄影对新闻的贡献最大,甚至是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与阅读方式,而且无论在当代还是过去,摄影在报纸与杂志中的作用一直都举足轻重,但在本书中,却仅有《20世纪的摄影与社会》、《杂志:变革的1960年代英美摄影师刊物》、《新闻摄影的伦理》三章对摄影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摄影对新闻的影响等有所提及,内容短小杂密且偏重于美国本土,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19世纪经典作品精选》、《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传记》两章可谓是本书的最出彩的地方,同时也是本书的一个局限,因为当仔细看完其中列举的摄影师之后,会发现大部分都是美国本土的摄影师,而欧洲的、亚洲的、拉丁美洲的一些摄影师则未被收录,我想这是“百科”中的一个大的遗漏,这难道是因为编者的故意疏忽?
本书的一大特点如编者所说是“摒弃了以为百科全书的字幕顺序结构,采用科目划分的形式。”此举从格式塔心理学来讲,似乎很有说服力,好像要颠覆传统百科全书那种机械式排列逻辑的资料大汇总与大整合,但“百科全书”本质就是一种以广博、精确为特色的工具书,不应忘本。所以对于此书,我个人从翻译和内容的角度来看,认为翻译为《简明摄影百科》比较合适。
因此,我想所谓的“摄影百科”在介绍摄影师的时候,按照摄影师的国别籍贯从近代到现代一一列举,是否会好一些?比如中国摄影师,如吴印咸、郎静山、吕楠、唐师曾等,日本摄影师,如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等。同时,在介绍相应摄影师的时候,应该配一张或两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还应把世界上比较重要的摄影展、摄影杂志、摄影网站等一一囊括进去,才不愧为“摄影百科”。
尤其美中不足的是,作为一个“摄影”性质的百科全书,本应该用更多的摄影作品去突出“摄影”,剩下的则应是大量的摄影师索引与推荐。一如贡布里希所谓“只有艺术家,没有艺术”,同样,“我的奢望始终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结束问题”。总而言之,本书对于职业摄影师来讲,还是值得一看,对于业余玩家,也可以按图索骥,只不过需要把书中一些摄影师的名字敲打在搜索引擎中,才能猎取他们的作品以做饕餮。
写于烟台南山学院摄影的前世今生后浪2013-11-1510说起舶来品的PHOTOGRAPHY传入中国这档子事,画小照、脱影、撮影、捏影、写真等不一而足的说法曾应时而生。演化到照相、拍照、摄影,似乎已是后来的表述。一个洋文名词的西语东来,被敷衍出的各种中文译词,显然涉及到中西“摄影史”(histories of photography)的涵义。由其名词演义出来的动名词如“拍片儿”、“搞创作”、“照野相”等等,或可构成“摄影社会史”(the social history of photography)的诸般迹象。摄影之于现代社会的无孔不入,便相应扯出摄影事物的错综复杂,其中不乏中西文化交汇时,因望文生义的误读所带出的阴差阳错。就此而言,如果反映到中国的摄影相当于一张印相照片,那么这部简明《摄影百科》恰似一片原始底版。凡知晓传统摄影之负片与正像原理者,自然明白其中的派生关系。
历时九月,埋头译书。历时年余,勘误修定。从集中精力翻译,到断断续续交涉校对,两载过去,眼看定稿在即,提笔写下译后杂感,可谓“好事多磨”也。
被举荐翻译这部《摄影百科》当时,考虑到其繁其难,我曾一口回绝。待获悉甲方购得版权已久,强调此书之于当前中国摄影文化的重要性,却苦于一直无人接活儿。荐者言之国人中有能力译此书者不出三位,我竟然荣幸地被列为首选。又甲方一再恳请我担此重任,声言此乃善事之举。架不住这般或许略显夸张的判断鼓舞,我便不无责任心及稍加虚荣心地见义勇为了。
待将原版英文书略为浏览,便明了此百科典籍于当前中国摄影领域,必然极具学术价值。遂一时兴起,一头扎进书中,一边饶有兴致地沉浸其中,一边不畏艰辛地翻译起来。如此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劳作下来。待到译文在电脑屏幕上日积月累到如见瀑布挂前川,不觉靠着求知的兴趣支使,竟然就把一部摄影工具书生生给翻而译之出来了。
待将译稿网上发送给一二既通英文且精摄影之同道过目,他们直感叹我如何就将这么一摊子艰巨的苦差事给独自担当了起来。闻此同仁反馈,我方才如梦初醒,欣欣然再度体念及“公无渡河,公竟渡河”之感慨。此前我曾在相同情势下,受林茨之力邀,与他协手合著一部《摄影艺术论》。写作当时只顾铆劲低头拉车,但到完工时节,欣欣然见得脚下之路浩荡眼前,深感“公无渡河,公竟渡河”之坦然。
译书是个精雕致刻的专工细活,能迫使你聚精会神地细嚼慢咽彻底理解原著至理,再加上游弋于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之间反复琢磨研判推敲,真是对译者生平学养和天分素质的全盘检测与考验,也算是对一个人学问身手的极限挑战。特别是我选择的是一部摄影专业的工具书,无形中自己给自己啃了根硬骨头。好在这骨头上连筋带肉,啃起来虽然有些咯牙,却也咬着些美味的嚼物,算是自己对自己付出的辛勤耕耘之欣慰犒劳。
吾今以一己之力,独自翻译一部简明摄影百科事典,实在需要感佩的是此前合力翻译过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的那几位同道。举凡有心且真心务摄影者,无不深知摄影百科工具书之于入道、当行、精业的重要作用。我不但在译书的过程中,遇到摄影史入册人物的英中文对照,以及重要书名、术语,皆以《ICP摄影百科全书》的译法为首先参照。人名和专业词汇,除非约定俗成的定式以外,则尽量沿用《ICP摄影百科全书》的译法,以避免其后的翻译者对中文同义译词用字无端造成更多的混淆,同时也是以身作则力求使复杂的摄影专业翻译名词更趋于规范化。
身为《摄影百科》一书的译者,我特以此译著向《ICP摄影百科全书》译者和编者们衷心致敬。其实我可能是《 ICP摄影百科全书》中文版的通读、精读加批读之第一人,该书的英文原版和中文初版,一直位于本人案头和书架上的伸手可取处。我陆续对照英文原版在中文译书的词条旁,用铅笔列出许多的个人修订文字。我之所以乐于以一己之力翻译此最新版《摄影百科》,也是切感此类摄影百科书籍之于中国摄影文化品质提升的当务之急。
所有的摄影百科全书,无疑都是摄影文化生成的基因库,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凡认真求学、治学、论学,做学问,古往今来无不注重先哲荀子所言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基于常识的学术关键,在于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史论知识的殷实磨练与积累。总而言之,这即为此《摄影百科》的至要学术价值,实为一个健全摄影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建项目。
为此,我不得不指出史论译著在中国摄影社会有目共睹的寒伧处境。可悲的是面对风起云涌的摄影大赛、层出不穷的摄影节、勇猛破纪录的高额优胜照片奖金等等目不暇给的热烈欢呼激赏大潮,艰巨进取的史论译著事物几乎沦为主流舆论的头号弃儿。以至于那些在摄影实践上直接或间接从史论译著中吸取营养而名利双收的大腕摄手们,似乎在饱揽盛名厚利之际,也忘乎所以地以为其当朝成功乃皆是其个人天才所致。就因为不能指望在一个对基础文化建设无动于衷的摄影范围里获得应得的认识与尊重,所以我们这些还在辛劳笔耕的垦荒者们,不得不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只得自己为自己的劳作业绩与文化价值予以充分的伸张,如果我们再不言不语,那就得永远在这个浮躁而势利的社会里忍辱负重地自生自灭。
我不敢冒然自诩此《摄影百科》中文译本为最佳者,无论如何我毕竟锲而不舍地以滴水石穿和愚公移山之毅力埋头苦干。当此译著问世之际,回顾我一路奔赴的形迹,犹似堂吉诃德挥舞着一杆“自由长矛”( Freelance ,《ICP摄影百科全书》将此误译之词),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枉乃此生一快也。
1988年我这个“老三届”以中年之身自费留学美国,曾以摄影工作为业。而今不期然以己所学,一手翻译出一部《摄影百科》。思而念之,吾向以留美先驱容闳先生为事业榜样,秉持为架起中西方之间的桥梁而对祖国文化做贡献之初衷,遂不负此生。
于此,我诚挚地感谢王保国的鼎力推荐,在译书过程中童佳涵、匡林华、李南、王诗戈、高函等友人曾给予我诸多翻译意见。经历过译书的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我切实体会到保证一部译著的优质出版,经手编辑的作为无可忽视。此书责任编辑董良出身摄影科班,在繁杂的编校工作中,以其通达的专业素质为此成书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译者,我在此向本书出版人吴兴元和责任编辑董良、邹洋深表谢意。
2013年5月31日于洛杉矶桴舍摄影史的当代思考——格兰特·罗默后浪2013-07-232摄影史的当代思考
如今所有摄影师从历史的角度回顾自己的专业工作,都会明白自己所使用的技术乃是起源于遥远的过去。他们了解摄影与时俱进的发展和转变,他们相信目前的摄影方法必然优于以往。他们确信会看到摄影的未来进展,这是所有人都知晓的历史规律,就摄影而言没有人会对此有所怀疑。
尽管摄影有着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历史,其所蕴含的潜在本质问题则是:“什么是摄影?”(What is photography?)和“什么是照片?”(What is a photograph?)。真正的摄影师,必须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为此他们必须深入了解摄影的历史。
了解摄影史更有助于认识摄影。1839年公布的摄影术发明文献中,有对达盖尔法银版照相工艺(Daguerreotype)和成像相片历史的具体记述。早期摄影工艺发明家们对其发明所做的阐述,不仅确立了发明的优先权,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应用之价值意义。当整个世界尚不了解摄影时,这些撰述很有必要。
在许多摄影史学家的论述中,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民族偏见,会夸大某些细节,同时也会淡化某些因素。在摄影术发明100周年之际的1939年,摄影术从容地取得了商业优势,或多或少地基于人们业已固定的说法,讲述出一套非常简单的按年代顺序发展的故事。其内容基本如下:摄影在19世纪前叶的西欧,通过暗箱设备的光线规律、光学的发展和化学的探索,形成了精确的重现图像记录的视觉体验。
最早的工艺相对有各种缺陷,但很快经由更好的镜头、照相机设计和化学革新而取得了改进。1880年代,发展出一种更简易优质的明胶乳剂工艺技术,使摄影取得了商业上的优势,从而开启了一直持续到21世纪的摄影新时代。摄影工业随之成长起来,照相机摆脱了三脚架,使得更多的人有能力拍摄更多的照片,彩色摄影和动态摄影也成为可能。B体育app下载摄影大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成为每个时代的主流媒介,照片由此改变了我们观看的方式和探索的目标。
随着过去十年来摄影事物的发展,现在有必要解构和重新认知摄影史,包括它的起源、发展、数字影像革命及其他记录、复制媒介和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革。例如,贝克勒尔在 1839 年的光电效应观测报告,就必须放在跟达盖尔和塔尔博特所发现的潜影原理同等重要的摄影史地位。每一台出售的数码照相机,都在增强印证着发现光线转换成电能原理的摄影史意义。由于影像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具备回溯探索与光学、化学的发展有着更多联系的摄影史。摄影现在被看做是影像技术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摄影和照片的定义,都在随着摄影技术和工业的发展而转变。因此,摄影史也必须像银取代硅一样随时演进。新一代摄影师将不能体会到传统工艺中潜影带来的刺激性和神秘性,长期以来那一直都是引导严肃摄影师们入道的启蒙经验和兴致所系之处。数码革命像所有革命一样,是瓦解和废弃旧秩序的颠覆过程。摄影的化学时代如果未能适当地以新的形式连结起电子时代,摄影史可能就不如起初那么有趣了。
历史教导我们,摄影是一门易变的和不断变化着的技术。它是如何改变的,并不像它是为什么改变的那样有趣。衡量某时段中一种摄影方法优于另一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谁又是重要的评判者?谁能决定适合当下的摄影样式?未来的摄影史学家将会很好地诠释这些问题。也许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最有趣的和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想使摄影成为什么?”摄影百科——现代摄影网思捷2013-08-232小编拿到这本约3厘米的书时吓了一跳,真沉啊,随手一翻,字又特别多。不过细细看时,才发现它的特色来。
翻看目录,即可发现,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编排的顺序非常独特,总共分三大部分,二十五个章节:
从早期古老的摄影方法到当代数码时代的摄影现状,这本书辐射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摄影史。
虽是百科全书,本书的编排舍弃了以往的字母顺序结构(只在书的末尾提供人名对照表和重要词汇),而是采用了科目划分的形式,这样的编排方式使书籍更好地向读者传达了全面而简明的知识及资源。
摄影技术诞生以来,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那些摄影史上重要的进程还是值得被书写和纪念,本身的第一章从达盖尔银版照相到纸基摄影再到湿版法工艺等都有简单概述,这些早期的摄影法虽是大多已为人们所遗忘的摄影技术,却代表了那一时代的先进性。
在第二章“摄影技术创新者小传”中,提及了诸多的对摄影具有重大贡献的技术创新者,他们在各自的职业领域中一步步努力才使得摄影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成就。
在第三章“19世纪经典作品精选”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复古”的老照片,它们无不年代久远,充满了19世纪的古典风情和人文气质,创造这些照片的摄影师大部分甚至没留下姓名,但他们留下的图像却永远地被保存在人类的影像库中,成为珍贵的收藏品。
而当摄影走向20世纪时,它逐渐成为了一项新的传播工具。出现了纪实摄影、广告摄影、新闻摄影、时尚摄影等多种分类方式。这一部分编撰的内容则邀请了多名摄影界的理论专家博士谈论摄影实践(艺术、社会、商业)、摄影项目(博物馆、教育、协会),摄影出版(杂志、书籍、理论)和摄影从业者(图像创造者)这些方面的摄影事物。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第十章“20世纪最具影响力摄影师传记”中,罗列了近250余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简要传记,不可不谓是本书的精华部分。这部分的信息量庞大,但由于篇幅问题图像资料匮乏,非常推荐读者自己借助互联网进一步查询这批摄影师。相信任何一位摄影史的理论研究人员都无法跳过他们。从这么多璀璨繁星中,哪怕是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也可以吸收到丰富的摄影养分,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的摄影观念。
本书的第三部分内容是对当代摄影发展的现状罗列和拷问,有许多正在发生着的议题值得研究。这部分内容对当代摄影师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譬如照片市场的走向,如何打造一个专业的摄影工作室,百年后照片实体的归宿,摄影出版的前景等,也许是我们一再思索而悬而未决的课题。
作为一本工具书,本书虽然有大量资讯,但条理清晰,可读性强,兼备学术性与实用性。理论知识既有前瞻性又有参考性,文字也并不艰涩难懂,是值得摄影人士收藏的经典读物,也难怪其畅销六十年广受好评。
查看更多热门书评我要写长评你的评价我对《摄影百科》的评价: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